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資訊 > 法學專業 > 法學專業畢業后出去當律師是種什么體驗?
法學專業畢業后出去當律師是種什么體驗?
提起律師,你會想起什么?何以笙簫默中的何以琛;Boston Legal中的Alen Shore或者是傲骨賢妻里面的Alicia。很帥、很美是吧,但是這些都是電影!作為一個在紅圈所干了四年的非訴律師,我每天的生活和樓下理發的Tony老師有很多相似之處。
每天我們會面對不同的發型(協議),修改發型(修改協議),使客戶煥然一新(給客戶包裝上市)。我們的評價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你剪過幾個頭(做過多少項目),畢竟一種項目做過十遍和做一百遍,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甚至我們的作息時間都有相似之處,上班會隨著早上會議時間而定,但是下班一般沒點,經常干到凌晨,偶爾干個通宵。
記得前幾年有一篇雞湯文形容科比訓練的刻苦程度是“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翻看航旅縱橫,過去一年里我看過32天凌晨5點左右的北京T3機場出發大廳和43天晚上11點半的北京T3機場到達廳。想必,相較于很多律政“老司機”,我這才剛上路。當然,我相信,也有很多律師工作狀態比這輕松得多。這就好比一個高中生去問大學生活狀態怎么樣?我相信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有些學校的學生可能會說我們大學課程不忙,閑暇時間可以看一下美劇、逛逛淘寶或者在王者峽谷約戰。
但是,肯定不乏有學生會在別人追劇的時候又翻看了幾遍紅寶書、在別人刷知乎的時候參加了幾個課題組,最后臨近畢業時很多同學會發現平時不怎么見到的某個“隱形”學霸獲得好幾所名校的offer。
其實,律師們的生活能和學校發生本質變化嗎?不太可能。還是那句話:什么樣的態度選擇什么樣的生活。你可以在高樓林立的格子間里面找到看NBA總決賽的律師,同樣,每天都工作到凌晨的律師也絕不罕見。
一、“最普通”的一周
當用盡洪荒之力sign off一周最后一個郵件后,我留給自己最徹底的“反思”時間往往是整理一周的工作日志。日志通常是我們charge客戶的工具,也是治愈疲憊的“良藥”,看著一周的工作小時,一個念頭時常浮現心頭:生命力真頑強,我居然還活著!
試問如果讓你過這種生活,你的生活能“無菌”嗎?在我看來,參加會議(啟動會、慶功會)才是初級律師的顏值高光時刻,會后還能保持光鮮亮麗狀態的律師大多數都“不飽和”。
二、向著10%而努力
很明顯,沒有幾個人喜歡這種“瘋狂的”狀態,誰不喜歡“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暖茗憶故舊”。可是,在“文藝”之前,我只能先努力將娃喂飽,讓父母安心養老。而作為法律人,努力養娃的捷徑就是努力成為“頭部”律師。
律師這個行業是一個“二八定律”特別明顯的行業。5%的“業界元老”律師掌握最好的客戶、處理最復雜的交易,在經濟上行區間,項目多到只能下放給初級合伙人;在經濟下行區間,也能抓住各類“首單交易”,溫暖過冬,team年收益大幾千萬并不是難事。另外5%的“行業賢達”律師在某類領域有格外突出,team年收益大幾百萬、小幾千萬也很容易。然而,對于剩下的90%律師,可能需要先考慮的是案源穩定的事情。
正是由于入行前對自己承攬案源能力的“不自信”,所以我當初才選擇了一所“紅圈”律所非訴部門作為職業的起點,這里的好處是:
(1)項目多:同時招募的同事更加優秀,平臺獲得項目更加好,市場上的信譽度也更加好,你不管是在平臺繼續發展,還是日后跳槽,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好的平臺能夠告訴你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標桿,所以對于職場新人來說特別重要,記住:最麻煩的事情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清楚你不知道。盡可能選擇大的平臺,尤其是第一份工作選擇大的平臺尤為重要。因為社會招聘更加注重第一份工作的平臺和質量。很多公司和基金都招募紅圈所的律師。所以第一份工作找大平臺,為日后的職業選擇增加了很多的可能性。相反,如果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大廠”,那么你可能要花很久才能學會“目標導向、責任意識、杜絕借口”幾個字的真正含義。
(2)起薪較高,薪資漲幅不錯(要不怎么留得住優秀人才);
(3)律師事務所內培訓做的非常棒(新人有高年級的律師帶,成長和鍛煉比較好);
(4)客戶優質,經常做市場上頂級交易(經常有首單項目曝出,常常獲得大獎);
(5)項目嚴謹內控嚴格,沒有受到過監管部門處罰。
當然,紅圈所也有紅圈所的弊端,這里的強度和氛圍也絕不適合于每個人。同樣,也絕不是說每一名紅圈所的律師都很厲害。但是,紅圈所灌輸給律師們的“靠譜”精神確實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換句話說,“閉環思維→階段思維→終點思維”是我們成為10%而努力的階梯。
- 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即是如果別人發起了一件事,無論事情進展如何,信息都要最后落實到最初的發起者。比如,資深律師A給主辦律師B布置了一個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相關的備忘錄,主辦律師B可能需要律師助理C查詢法規和案例,那么閉環信息流應該如下圖所示:
即:律師C應該在收到主辦律師B布置的任務后查詢案例和法規,并將案例匯總結果及查詢進展反饋給主辦律師B。同理,主辦律師B應該在準備完備忘錄后發給資深律師A審閱,而非高年級律師屢次向下催促。
- 階段思維
再比如,在復雜交易中,律師工作的每一項任務可能無法短時間完成,因此,閉環信息流可能無法短時間形成。這就需要實施者在每個階段持續向上級律師反饋和更新項目進展,形成階段性閉環信息流,具體如下圖所示:
- 終點思維
終點思維即項目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質量,每一個階段實施者都認為自己是這道工序的終點,不要認為會有資深律師給審核把關而將簡單的細節遺漏,很多時候,實習生和初級律師所犯的錯誤根本沒到需要運用法律知識的層面,比如標點不統一、格式錯誤滿篇飛(雖然現在法律科技產品能夠替代一部分格式校對工作,但是絕對存在機器無法替代的格式“盲區”)。請記住,所有沒有到知識層面的錯誤都會被高年級律師定義為“態度不認真”,對于平常忙到飛起的高年級律師來說,“技術可以傳授,但態度無法逆轉”。因此,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避免在“態度上”犯錯。此外,這三層思維也可以歸納為最近比較流行的雞湯話來概括,“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除了前述“靠譜”構成的“閉環思維→階段思維→終點思維”三個要件以外,如下素質也是律師這個群體認同感產生的“技能點”:
(1)對工作有熱情(加班不覺得苦,研究問題不覺得累)
(2)團隊協作(能夠和其他同事合作,而不是獨來獨往)
(3)熱情(每天跳著踢踏舞去上班一樣)
(4)專業(有基本的法律思維和理解力)
三、我們的“遠方”
作為律師,我們的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可能都被忙碌的不安感充斥,但是,忙碌使人麻木,在奔跑的時候我們也要停下來看看周圍革新的世界,想想未來的生活。正如Susskind在Tomorrow’s Lawyer: an Introduction to Your Future這本書里面介紹的那樣,法律行業過去200年之變化,不及未來20年之變化。在15年內,機器人和AI將會深度參與法律實踐,也許將給律所帶來‘結構性坍塌’,法律服務市場的面貌將大為改觀。我們都應該培養以下感覺,以應對即將到來的AI時代。
(1)努力打磨自己的“科技感”,將自己培養成為法律科技GEEK。我們應該盡可能多的了解目前市面上法律科技產品,并利用它們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未來5年,重復性高、復雜度低的法律工作將大幅度的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案件檢索、盡職調查都可能由掌握了深度學習的機器助手完成,合伙人可能僅需要對機器的判斷進行review后就能快速的發給客戶原來需要幾周才能完成的工作報告。
(2)磨練自己的“不安全感”,我還清晰的記著自己獨立做完的第一個新三板項目、第一個重組項目、第一個IPO項目時那種徹夜難眠的痛感。當然,如果第一個項目堅持下來以后,那么以后同類項目的“痛感”會逐漸降低,直到同類型的案子進入自己的“舒適區”。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強迫自己不斷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盡可能多的打通不同類別的業務,比如:基金架構搭建的律師需要懂得基金投資后再去做幾單IPO項目、IPO的律師在熟練掌握幾個行業特性后再做單跨境重組項目。但同時,我們也要記住,市場需要在一個業務領域沖到前5%的律師,也需要在兩個業務領域都沖到10%的律師,但是市場絕對不需要在多個業務領域都是30%開外的律師。僅僅提供低端法律服務的整合不會有很高的邊際效應。
(3)培養自己的“親和感”,正如Meredith Broussard在Artificial Unintelligence : How Computers Misunderstand the World書里介紹的那樣,其實人工智能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技術奴役人類的時代遠未達到。因為從技術上來說,人工智能僅僅是通過搭建數據模型,讓機器提高預測模型的準確度。模型場景具有很強的局限性,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既會IPO又會重組也懂訴訟的機器人短時間內就能替代我們。同時,從情感服務角度來說,客戶期待從律師這里得到的也遠非炫酷的視圖及大數據堆砌。“業界元老”或“業界賢達”獲取客戶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向客戶甩出過往案例的經驗。顯然,客戶的智商以及“業界元老”的情商要比我們想象的高很多。因此,我們更需要思考未來什么是客戶所需的綜合服務,什么是超越“標準模型”以外的法律服務“Service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很明顯,從繁瑣工作里面解脫出來的律師更應該投入與客戶的頻繁互動及社群感情維系,以期建立律師與客戶之間不能被替代的“認同感”。
未來已來!
以上就是100唯爾(100vr.com)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法學專業的知識技巧了,學習以上的法學專業畢業后出去當律師是種什么體驗?知識,對于法學專業的幫助都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新手學習法學專業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爾還有什么問題可以點擊右側人工服務,我們會有專業的人士來為您解答。
本站在轉載文章時均注明來源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未用于商業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圖片等在內容、版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或異議,請與本站聯系(電話:0592-5551325,郵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將作妥善處理。
法學專業課程推薦
法學專業熱門資料
法學專業技術文檔
推薦閱讀
